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记者潘璐) 发展现代农业,落脚点在企业。在武汉创业、兴业的农企究竟有哪些尖板眼?为产业链的发展壮大做了哪些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本周起,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长江日报,在《大地周刊》开启“探营湖北现代农业”专栏,带您近距离感受现代化农企的“高精尖”。
一粒稻谷能变成什么?10月27日, “探营武汉现代农业”的第一站,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市东西湖区,在益海嘉里(武汉)厂区找到了答案 — —一粒稻谷远远不止能变成盘中米饭,它还能变成油、可发电甚至加入汽车轮胎……这种奇幻的旅行,来自“水稻循环经济”全新产业发展模式。
提起益海嘉里,可能很多人觉得陌生,但大家耳熟能详的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品牌,都产自这家公司。膨化、低温萃取、酶法脱胶……益海嘉里这家现代化农企,用一系列世界上最先进的“尖板眼”技术,把加工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和稻壳作为原料再加工、综合再利用,同时通过水稻循环经济,带动米面油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升级延长,同步实现节能减排。一粒稻谷在武汉的奇幻旅行,俨然成为省、市政府推动的优质稻米产业链强链、补链的一个缩影。
一天可加工500吨大米的厂房,仅需六个人操作。保质 从种植源头就有专家“护航”。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保质 从种植源头就有专家“护航”
益海嘉里厂区,大型粮食存储罐排列整齐,运送原料和成品的货车来来往往,非常繁忙。
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缪斌送来了今年的稻谷。 “今年的稻谷质量不错,每斤收购价能上浮2分钱,效益又增加了”。
稻谷质量如何掌控?缪斌告诉记者,种植要全部按照要求来。 “前期我们改造土地,种植泰优798这个品种,包括一些田间管理、收割,都有专家指导。我们只用把米种好,销售就不用发愁了。”也就是说,农户按照标准化来种植农产品,企业按照农产品的质量来收购。如果质量高,还能获得上浮的奖励。
技术人员对大米品质严格把关。
益海嘉里就是通过这种订单农业的方式,来控制产品的质量。
从一千亩发展到两千亩,有了订单农业,缪斌的稻谷种植版图扩展很快。从分散种植到订单农业大面积种植,从市场需求出发,让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同体,农户增收的同时,实现种植结构优化。
一粒稻种,从它播下的第一天开始,就用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为其成长“护航”,以确保品质优良。
保鲜 不过分烘干也不过分抛光
稻谷送到厂区,加工设备已经准备就绪。东西湖益海嘉里工厂如今已拥有数百万吨的强大加工能力 — —稻谷年加工26万吨,小麦年加工50万吨,菜籽、大豆压榨年加工50万吨,精炼食用植物油年加工52万吨,中小包装油年加工40万吨。
在大米加工车间,各种机器井然有序地工作着,从稻谷到消费者的餐桌,一碗好的米饭,加工中需要脱壳、烘干、抛光、包装四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步骤都通过规范的管理和精确的生产来控制。
明年汉产稻米油将新鲜上市。
适度烘干,水分保证在14%左右,不烘得过干,保持稻米的口感和鲜度。低温存储,保障米的新鲜。然后就是碾米工序,从黄色到淡黄再到白色,但绝对不白得过分 — —科学碾磨减少粮食浪费保留大米的营养。最后抽真空包装保鲜技术确保大米质量稳定,既保证食味值又减少储存损失。
保效能 一栋楼的车间仅需几名操作工人
在益海嘉里,不管是大米,还是油、面粉,生产线都已经完全智能化,一个一天可加工500吨大米的厂房,仅需六个人操作。
通过智能化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场。
在面粉加工车间,来自瑞士的分拣设备,能够在加工前就把小麦按照质量细分,这样成品的品质就能够分级,销售时按质论价,一样可以提高效益。
在中小包装油的车间,从自制瓶胚到瓶盖、再到食用油灌瓶及贴标生产和成品包装油入库,都在三层楼的厂房一次性完成,一栋楼仅需几名操作工人。“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避免了污染,第二是方便防伪。智能化的生产线保证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介绍。
保循环 每粒米糠都能变成健康食用油
一粒优质稻谷变成一颗超级棒的大米,你以为稻谷的奇幻旅行就完成了吗?在益海嘉里,这只是稻谷旅行的第一步。
即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二月投产的二期工厂,稻谷年加工量34万吨,稻米油压榨年加工量18万吨,稻米油精炼年加工量6万吨 — —这是益海嘉里首创的以“水稻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全新产业发展模式。
首先,稻谷加工后的米糠拿来炼油。 “之前稻米油的炼制技术只有日本有,我们通过研发也拥有了同样的技术,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控制米糠和稻米油不酸败变质,并保留谷维素等有益的成分。现在我们集团的稻米油能出口到日本了。”益海嘉里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稻米油因其营养比例均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用油。它更大的优点在于,不与粮田争地盘,米中自有黄金油。如果全国年产两亿吨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全部用来榨油,相当于1300万吨大豆的出油,这等同于为国家节约了1.1亿亩大豆的种植耕地,将大大提高中国食用油的自给率。
不仅米糠能够循环利用,稻米油的副产品和米糠粕中,还能提取脂肪酸、米糠蜡、米糠脂、谷维素、阿魏酸,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专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妆品等行业,例如益海嘉里的洗洁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保产业链 稻壳做燃料,稻壳灰“变轮胎”
稻谷变成米,还有一个副产品就是稻壳。之前只能拿来垫垫鸡舍,被称为“黄色污染”的稻壳,在益海嘉里成了宝贝。
榨油需要大量的电,稻壳燃烧则可以发电。益海嘉里稻壳燃烧锅炉目前已经改造完成,并且通过了验收。全部锅炉改造完成后,将可以完全替代以煤为代表的化石燃料,还能降低碳排放,让稻壳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一粒稻谷的旅行还没有完成。稻壳燃烧后残留的稻壳灰,竟然也有两种衍生品 — —一种是吸附能力很强的活性炭,另一种则是能加在汽车轮胎里的白炭黑。白炭黑添加到轮胎里,能增加橡胶的强度,降低滚动阻力,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是生产绿色轮胎的最佳原料。
从稻谷到米,再到米糠油、洗涤试剂,从稻壳燃料发电,到稻壳灰行程的轮胎添加剂,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在益海嘉里的循环经济利用产品展示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产业链也在循环经济利用中被不断拉长。
将宝贵的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增值,带动传统农业和农产品,由粗放种植向精准生产转变,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使农业产业定位更准、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条更长,益海嘉里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益之路。
【责任编辑:王会】